扣人心弦文章
2018-08-29 解「溪與C的對話」開啟無限可能 王愷

理解了才能化解,少了理解不會真正解決事情或情緒。理解是領會、了解、懂得,是心理過程。真正解决是需先梳理清楚、作出決斷。我在學校教授性別關係與思考,演講過許多有關於性別的議題。特別了解男女間的身心靈差異,不同思考邏輯與思考方向。所以即便與熟悉的人溝通,我一樣會特別注意。即便如此,遇到自己聽不懂、急著解決問題時,當下依舊落入自己的局限。
逆轉十營隊的最後一天,決定晨煉改在飯店九樓,弘文老師問我要如何排隊?我說「面對山」,弘文老師反問我:「是面對溪的山?還是沒有溪的山?」。我堅定的說「哪有C的山」,弘文老師確定告訴我「這裡有溪的山」,然後用飯店房間平面圖說明……來來回回二十分鐘,溝通無效,彼此不清楚對方的明白。(備註:山前面的確有一條汶水溪)。
我的焦點是山,只想到腦海中「前面的唯一的山」,腦中沒有四面環山概念,所以我的山只有一面,何況山哪會分ABC,我講得非常的清楚,就是那個方向。弘文老師說山有很多面,必須確定方向,所以他很清楚的用「溪」來表示面對山的方向。
語言的諧音,每個人聽到要怎麼想,有無限的可能。有時不是不想確認,是自己邏輯完全沒有那個「可能」,所以不知道「如何確認」。人與人之間,保持各種可能,不要太早下定論。每個人的表達都只有一個想法而已,但要保持聽的人有無限可能。「停一下」、「好奇一下」,有個空間。
我們要相信「語言很難溝通」。難溝通不是沒有心要溝通,是彼此的認知有很大的差別。溝通是費時間的,但是如果不花時間會更麻煩。沒有辦法急,一旦急著完成,一定講不清楚。
說話前,停一下,思考目的是什麼?表達意見?說服他人?請求?……當清楚自己的意圖後,「學習」可以雙方不會受到傷害達成目的?只有都在乎彼此的關係,才會有衝突,經常會以習慣性的方式採取某種因應方式,如果不留意,自然而然地就掉入負向的對策中而不自覺。當我們與他人討論時,若發覺有不舒服感或有壓力感受,就表示自己有過不去的「炸彈」,有衝突存在的警訊。
若願意修煉、改變,同時在乎與對方的關係,可以有情緒,但不能只有情緒。
逆轉贏今年主題:解。解什麼?無限可能開啟。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校對|文化部編輯小組 攝影|徐靜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