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4-04-16 認識 王愷

深度認識是溫暖的開始

引言:溫暖是理解他人,不委屈自己



隨順不只是發生接受,更多的是在裡面可以找到帶給你向下走的力量,或是感動。

這裡帶給大家很大的溫暖,因為現在只是處在知道這個地方,知道跟認識是不同的階段,認識是深度的開始,深度是走向溫暖跟挑戰的開始。就像生命中,親子關係跟親密關係,讓自己最疼,但也是動力的來源。

師兄說,讓身體變健康,對家人好好負責,這是親密關係,親子關係包含父母、子女。一輩子的動力,來自親密關係跟親子關係,也是很大的溫暖來源,但是功課一樣是來自於親密關係跟親子關係。這群人,是親密關係跟親子關係的投射、移情,可能在師兄身上看到父親的角色,看到一個人說話,就開始抗拒,比較多的是對母親權威式長期不合,或沒辦法溝通的投射。

有一種狀況,就是好想家,可是回到家裡,總是跟父母吵架,吵完架又後悔的不得了,告訴自己不要吵架,但回去兩句話又挑動了情緒。為什麼挑動,因為你就是他,在他身上有你不喜歡的東西,事後一定會後悔。孩子說這句話跟父母學的,一言一行一舉一動,都是來自於父母,念再多,很多時候是知識。

我不喜歡人家跟我談,一方面如果沒在對方掌控之內,對方會覺得這個人沒有同理心,在對方掌控中有的同理心,是已經計畫好的讓自己不受傷。一層一層的裹上保護膜,讓自己不受傷,不是找到安全的地方,不是相信這是安全的地方,是一層一層裹住變安全。說這是一個安全的地方,這是知道,如果認識這個地方,會發現其實不安全,不安全是,這些人代表你的過去,代表你過往的信念,可能觸動內在很多曾經不願意面對的東西。在愷愷老師身上看到媽媽對我的威嚴,這時會發現這個地方很不好,這是認識自己的開始。知道跟認識不一樣,來到這裡,從知道這個地方,慢慢開始認識這個地方,從認識這個地方,開始認識自己。

發現災難,會自責為什麼當初不這麼做,或怪父母不這麼做。有種情況,是父母那時是為了保護自己,讓你活下去。認識這個,心中會有很多的釋然,同時在過程中,對自己的自責、做不到有比較大的寬容性。開始寬容自己做不到,同時可以寬容別人的做不到。

很多時候,別人沒辦法理解你,是自己語言一直在比較,譬如:你告訴我「今天好冷喔」「怎麼會冷啊,你看我都穿短袖了,你怎麼會冷啊」。控制你,覺得冷這個情緒是不對的,好像是勸你,背後告訴你,沒有這麼冷啦,可是說法是「你怎麼這麼冷」。有人說「這個東西好苦,芹菜汁好苦」,「怎麼會呢」,要安慰別人,說法卻是:「不會啦,怎麼會苦」,否定你,甚至質疑你的想法。下一句「你看別人都不會覺得苦」,找一個證據比較。心念是為了安慰ヽ支持你,但是因為說法不同,翻轉了好意。

翻轉看人生,不是要顛覆你的人生,是告訴你,不習慣可能是一個契機的開始,可能是一條活路的開始,一定會不習慣、不舒服。有些語言,完全是要照顧你的心,但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在刺激、否定你。

自以為是不代表是彈性,遵守則不代表是固執,真正的溫暖,是可以理解別人,同時又不委屈自己。
(整理自2312中壢圓場新芽啟動班)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錄音剪輯|張秀玉  影片製作|王 愷 文章整理|王 愷 逐字稿|張秀玉 錄音記錄|温曉眉  攝影|